理解尊重孩子,做孩子平等的朋友。
还是在《好爸爸妈妈好办法》里看到一个故事,大体是如此的:有位妈妈发现一个问题,女儿活泼、聪明,但最不喜欢逛商店,每次带她去商店,她一直死活不想进来。这位妈妈十分不理解:十多大岁数的女生,正是爱美的年龄,而商店里有琳琅满目的产品,孩子应该喜欢才对,为何孩子却不愿逛商场呢?后来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原委。一次,妈妈自己逛商店,鞋带开了,她蹲下来系鞋带,就在那一刻,妈妈忽然发现眼前一片腿的森林。就是说,在孩子还小时,孩子看到的都是拥挤的、摆来摆去的两条腿。而当时孩子还小,没办法抗拒妈妈的带领,只能乖乖地随母亲逛商店,所以孩子会有一种压抑感,有一种单调感。时过境迁,做妈妈的终于理解孩子不愿逛商店是什么原因了。
蹲下来,给孩子一个相同的高度,和孩子进行相互尊重的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考虑、看待问题,和孩子交朋友,想方法倾听、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让孩子对爸爸妈妈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忧其所忧,爱其所爱,和孩子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情感上的交流,心灵中的对话,做孩子真的的朋友。如此才能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也才能有效、有力地帮助孩子。而当爸爸妈妈蹲下来时会发现,这种蹲下来的姿态得到的回报肯定是丰厚的,孩子在和爸爸妈妈的交流中,掌握了怎么样与其他人和谐相处,换位考虑,理解别人,关爱别人,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言传身教不强迫,让孩子在日常掌握大道理。
有时常常听到爸爸妈妈抱怨孩子:不懂事,没爱心,更没孝心,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更别提责任心了。其实,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大家在抱怨孩子的同时,应该检讨一下自己,自己平常的言谈举止是不是得体?为人处世是不是适度?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做爸爸妈妈的自己应第一做到,在日常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效仿的榜样。在孩子面前,爸爸妈妈应该第一表达源于己对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孝心,让孩子耳濡目染中体味、掌握那些大道理,而不是用强迫的方法让孩子遵守爸爸妈妈意愿。
我爸爸妈妈在每年的初秋天节都会来我家小住一段时日。每次来时,我和爱人一直忙前忙后,周末除去陪老人聊天、游玩外,还为老人购买在他们眼中是奢侈种类的生活用品。天天晚上,我会用两个大大的木盆盛满水为爸爸妈妈泡脚,有时也会帮他们洗脚,剪脚指甲。那种把爸爸妈妈的脚抱在怀里的状况反而让爸爸妈妈都感觉不好意思。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走了,我一个人用木盆洗脚,孩子就过来了说:母亲,我助你洗吧,我开玩笑地说,好的,洗完再帮母亲剪脚指甲。果然,孩子真拿来了剪甲刀,学着我的样子,卖力地帮我剪着指甲。稚嫩的小手笨拙地动着,不小心剪到肉,我疼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孩子紧张地摸着我的脚,连声说:母亲,肯定非常疼吧?看到孩子那紧张的样子,我了解,孩子从我身上,不只掌握了孝,也掌握了爱,更领会到了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自己所该承担的责任。而我眼中,哪个又能说那疼痛的泪水不是开心的泪水呢!
老吾老与人之老,大道理的培养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孩子多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孩子走源于我中心,感受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分量,强化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的培养。
尝试酸甜苦辣,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有句老话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身为爸爸妈妈爱孩子是发自内心的,但怎么样给孩子适度的爱呢?大家了解,对孩子的保护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一同的责任,但目前的独生子女,比较容易致使一个家庭中太多的人来保护一个孩子,有些爸爸妈妈总是打着爱的旗帜给孩子提供了过度的保护,而正是这种过度的保护却总是使孩子失去体验的机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生活的悲欢离合,体验社会的风风雨雨。大家不是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孩子总要长大,总要一个人去面对一些事情,总要在这个社会上存活,孩子的自强、自立、自我奋斗的能力是以后生活和建功立业的基础。这种能力只能靠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慢慢地训练出来,而不是先天就有些。
孩子得不到生活的磨炼和自我奋斗的机会,长大了就非常难面对激烈的角逐。这种爱不止是一种过分娇纵,更是过度爱的给予。如此的爱容易导致孩子的任性、固执、发脾气等缺点。还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自立,让孩子只了解同意爱,而不了解如何爱其他人,从而让孩子变得懒惰、自私、没责任心。所以,过分娇纵不是爱,给予孩子适度的爱,让孩子自然、健康地成长。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要历程一些磨难,从另一个角度讲:适度的磨难是一种财富,不历程风雨,如何见彩虹?假如爸爸妈妈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磨难给删除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这无疑是删除去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使孩子失去应付失望情绪的能力;同时也导致孩子们成人后所拥有的优良品质自律的缺失。国内有句老话,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对孩子来讲,规矩就是严格需要。培养孩子从小掌握控制我们的欲望,要使他了解,愿望的达成是要经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努力才能达成的,决不可以随性。
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咸是什么也不可以代替的,只有在实质体验中,孩子才能分辨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在体验中构建我们的认知世界,而这种构建对孩子的成长将是终生受益的。